因液面覆蓋球采用的聚丙稀材料,其密度為0.91g/cm3,圓球運行時,大部分已沉入液體中,故覆蓋率不盡理想。因為理論上只有當圓球的比重是覆蓋液體比重的0.5倍時,覆蓋率才是最大的。于是有了第二代空心圓球,旨在根據覆蓋液體比重,設計生產不同比重的圓球,解決覆蓋率最大化問題。因空心球制造工藝———吹塑封口技術未能得到完全解決,沒有投入工業生產。在此基礎上,研制了發泡圓球,外面是個圓實體,而球內部發泡,發泡的體積可調節圓球的比重。這一方法解決了技術、生產工藝諸問題。這就是第三代圓球(也稱節能凈化球、高效液面覆蓋球等),也是目前市場最常見的產品。
該工藝源于西德,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引進,率先在冶金系統(上鋼三廠等)上應用,主要防止鋼板酸洗過程中酸槽酸霧揮發,對車間設備、電路等造成腐蝕,并且解決了用風機抽出酸霧的能源損耗問題(故最早的名稱為"節能凈化球")。20世紀80年代末期才引用到電力系統(望亭電廠等),主要解決酸罐酸霧揮發和除鹽水箱污染問題,起到一定的作用。
本文網址:http://www.gamerbabebullpen.com/gongsixinwen/186.html